把“心”贴近,让客户暖心

把“心”贴近,让客户暖心

五一支行-原维林 

清晨的银行网点,总能看到不少老年人。张阿姨小心地拿着存折来取退休金,李大爷对着自助机器不知怎么操作,王奶奶一遍遍问柜员:“这定期真的保险吗?”这些老人,是银行里最常来的客人。和他们打交道,不能光图快、图省事,得用心,用真诚,慢慢建立起信任。

首先要让老人“放心”。他们攒钱不容易,最怕钱出事。有一回,一位陈大爷来转账,说要给一个“不熟的亲戚”转五万。我正好在大堂,就多问了几句,发现对方连大爷全名都说不清,觉得不对劲。我拿出我们准备的防骗宣传页,指着类似案例告诉他:“您看,这种一般都是骗人的,真亲戚不会这样要钱。”后来联系上他女儿,果然是个骗局。从那以后,陈大爷每次来都愿意找我聊几句,他说:“你说的话信得过。”跟老人解释业务,别用“风险”“收益”那些词,要换成“这钱放银行安全,到期能拿多少”,讲完了再问一句:“您听明白了吗?没明白我再解释一次。”多说几次,他们才踏实。

其次,要懂他们“需要什么”。老人来银行,无非是取退休金、存定期、查查账。有位吴奶奶,每次取完钱都要在本子上记下来,说怕忘记。我想教她用手机查账,可她眼睛花,字太小看不清。后来我帮她调成大号字,把常用功能放到首页,每次她来我都问:“用手机查余额会了吗?我再教您一遍。”慢慢地,她不但会查账,还会用手机交水电费,见人就说:“这儿的员工比我孩子还有耐心。”其实老人要的不多,就是存取钱有人帮一把,选产品有人给个明白建议。知道他们的钱是养老用的、给孙子上学用的,顺着他们的心思推荐,比什么推销都管用。

最后,服务上多帮一点,感情上就近一点。老人眼神不好,动作也慢,帮他们读读单子,递支笔,主动问一句“要不要帮忙”,都是小事,可他们特别在意。有位刘爷爷,腿脚不便,每次来都得家人推轮椅。后来我们告诉他:“您不用亲自跑,打个电话,我们上门办。”从那以后,我们每个月都去他家帮他办业务,有时顺便带点水果,陪他说说话。后来刘爷爷让孩子送来一袋自己种的橘子,说:“你们待我,比亲人还亲。”

和老年客户处好关系,不是靠嘴皮子推销,而是靠真心服务。他们可能记不住产品名字,但会记住你耐心解释的样子;他们不一定会用智能机器,但会记得你帮他调过字体、递过一杯水。把他们当成自己家的老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让他们觉得来银行不只是办业务,也是有人情味的地方,这样的信任,慢慢就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