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交流,温暖的服务

无声的交流,温暖的服务

五一支行--李宝霜 

在日常繁忙的银行大厅中,我每日与形形色色的客户互动,处理各式各样的金融业务。其中一位特殊的阿姨,她的身影和那份无声的交流,深深烙印在我记忆里。

那天,一位年迈的阿姨缓步走进五一支行,步履蹒跚,面露困惑。她手中紧握着我行的储蓄凭证,我猜测是处理存单到期。我立刻迎上前,微笑询问:“阿姨,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她轻轻触了触耳朵,微微摇头。我瞬间明白了——她听力受限。沟通方式需要立刻转换。我迅速拿出纸笔,写下“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她接过,略显生疏却坚定地写下“到期续存”四个字。我点头表示理解,随即引导她走向柜台。

过程中,我全程陪伴,借助手势、清晰的口型、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纸笔,耐心细致地解释每一步流程和所需材料。虽然交流不如言语便捷,但她专注的眼神里,盛满了信任与感激。在柜台,我再次用纸笔与她确认存款金额和期限。她仔细看过,肯定地点头。柜员同事也展现出专业与耐心,高效地完成了所有手续。

尽管沟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我始终能感受到她的安心与满意。这份无声的互动,像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业务顺利办结,阿姨的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她紧紧握住我的手,用力地摇晃着。无需言语,那掌心的温度和力度,已是最真挚的谢意,我的心中也涌起满满的成就与温暖。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远不止于声音。面对不同需求的客户,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最适合的方式——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手势。即使阿姨听不见我的话语,我相信,真诚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足以传递关怀。

银行不仅是办理金融业务的场所,更是传递服务温度的窗口。未来,我将继续秉持这份信念,以更细腻的关怀、更耐心的态度服务每一位客户。无论有声或无声,我都将全力以赴,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感受到尊重、理解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