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的温度:银行服务台前的温暖记忆

一束光的温度:银行服务台前的温暖记忆 

银海支行——黄诗婷

在银行工作的日子,就像一本故事集,每一页都写满了与客户的相遇。午后的阳光在磨砂玻璃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将服务大厅的地板照得发光。我整理着胸前的工牌,为下一位进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做好准备。而这一天,两位阿姨的到来,让这个平凡的下午变得格外温暖而难忘。

办理定期转存的过程如行云流水,我的指尖在键盘上翻飞,不时将重要条款转化成方言耐心解释。当业务办理完成时,穿绛红开衫的张阿姨却攥着手机欲言又止,布满皱纹的拇指在屏幕上焦虑地划动:“姑娘,能帮看看这打车软件吗?来时明明付过钱的…… ”我接过手机,看到系统提示阿姨有尚未支付的打车费。阿姨连忙解释,她们在车上已经用微信支付了司机的车费。我能感受到阿姨的着急和无奈,于是立即帮阿姨打电话询问司机。然而,电话那头的司机却拒不承认收到过阿姨的微信付款。这让阿姨更加着急了,她们年纪大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浑浊的眼眸里还泛着水光。

我立即启动应急服务流程,递上温水安抚客户,同步联系打车软件客服反馈具体情况,并指导阿姨将微信支付的截图上传给客服,作为已经支付的证据。在等待客服回应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对于焦急的阿姨来说都无比漫长,而我始终陪伴在她们身边,给她们力量和安慰。终于,客服回电了,告知微信支付的收款方并非司机本人。但是,由于阿姨的账号是第一次反馈此类问题,公司决定免收本单的车费,并贴心地提醒阿姨以后注意不要轻信网约车司机要求线下支付的要求。听到这个结果,阿姨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姑娘,你这可比亲闺女还贴心啊!”阿姨们牵着我的手,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她们临行前特意跟我说等家里征地款到账就来这里存三年定期。望着她们相互扶持的背影,我忽然读懂了大堂“适老化服务示范点”铜牌背后的深意——在这个数字洪流奔涌的时代,我们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更应是横跨科技鸿沟的摆渡人。

这场寻常却不平凡的相遇,让我重新校准了服务的天平。当老年客户面对电子屏幕感到迷茫和无助时,我们递出的不应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应是带着温度的信任纽带。就像那天的阳光穿透玻璃,在服务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科技或许冰冷,但人性的温度永远能在最坚硬的界面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