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

在金融业虚拟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金融机构加强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外,广大金融消费者在畅享支付便利的同时也须增强防范意识,妥善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个人金融信息等不受侵害。
1.不要随意使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避免被黑客窃听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交易密码;
2.收到可疑扣款短信后,不要拨打短信中附带的电话号码或者点击网址,并及时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3.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端登录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前,要提前安装杀毒软件或手机安全管家,并定期运行软件进行安全检查;
4.在ATM机进行操作前,要对ATM机的插卡口、键盘上方进行检查,发现异物及时跟我行网点人员或客服电话联系;
5.在公共场所刷卡消费时,要用手遮挡密码键盘,防止陌生人窥视;紧盯服务人员刷卡过程,防止盗刷和重复刷卡;
6.不要参与微信朋友圈的心灵鸡汤文章转发、网络小游戏、抽奖宣传,防止被网页嵌入的木马病毒窃取手机银行等应用的账户和密码;
7.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电子邮件,特别是邮件正文中的陌生网址和邮件附件;
8.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接到自称银行人员的电话询问有关银行卡卡号、密码、有效期等个人账户资料时,要提高警惕;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不随意丢弃;
9.不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10.要尽可能直接到银行柜台办理银行卡申请手续,不要委托他人或非法中介机构代办。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仅供办理**使用”,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11.要培养良好的安全支付习惯,谨慎进行网上支付,确保终端安全。应直接从官方网站上下载安装银行、第三方支付的控件和软件,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他人发送过来的链接、文件,使用银行或者支付机构提供的各类安全产品,比如申请数字证书、开通手机动态口令、短信提醒等服务,以提高账户及交易的安全性,申请网上支付服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定制支付的交易限额,以避免日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个人资料(联系电话、地址等)有任何变更要及时通知银行或者支付机构修改相关资料,或通过客户端自行修改;
12.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13.芯片卡安全度比磁条更高,复制难度高,能够为持卡人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尽快将手中的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同时对磁条卡进行销户处;
14.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用了,请立即拨打发卡行或支付机构的客服电话反映情况。因为银行卡信息已经被骗子获取,为了避免后续发生损失,您需要通知银行冻结或挂失卡片。如果发现买卖银行卡和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